近兩周的例會上,袁芳校長以“師道精神”為探究中心,結合生活實例,從教育對象與教師素養(yǎng)入手,與全體教職工進行了《把“師道”精神種在心里,努力提升自身素養(yǎng)》”的專題培訓。此次培訓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把“師道”精神種在心里
——了解你的教育對象現(xiàn)在是個什么樣?
袁芳校長首先由“師道尊嚴”說開來,“師道尊嚴”本指老師受到尊敬,那么他何以受到尊重?因為他傳授道理、知識、技能,所以得到尊重。后多指為師之道尊貴、莊嚴。
接著,袁校長又以近期上映的一部喜劇電影《夏洛特煩惱》為例,深刻剖析了電影中“王老師”這一角色的“教學風采”。1997年的“王老師”在日常教學中不僅喜歡嘲諷學生,還自作主張地給學生冠以“大傻”、“二傻”的排名,這在當時的教育中或許是較為常見的現(xiàn)象,但依舊惹來了學生的不滿,以至于出現(xiàn)學生群毆老師的畫面……
電影上或帶有夸張的畫面不得不引發(fā)作為教師們的思考:1997年的學生已經對這樣的教師抱有成見,那么普及的現(xiàn)代化教育中,是不是應該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以絕不能小覷的眼睛審視我們的教育對象呢?這個回答顯然是肯定的!
隨后,袁校長基于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班建武博士曾經在全國做過的“最崇拜的人”的抽樣調查結果之上,結合學生喜歡的周杰倫的人物性格以及他的兩首說唱歌曲,向全體教職工闡述了學生性格中或多或少的“表里不一”,而這些“表里不一”的成分恰恰引導著我們教師要冷靜下來,分析孩子夸張、不合時宜的形式下想表達的實質是什么,細細體會內容、態(tài)度以及感受的重要性。如果學生的核心價值為社會主流所認同,他的表達形式則是可以商量和讓步的。所以,我們需要避免的是因為形式上的不認同而否定了孩子的全部。
第二部分:知曉教育對象現(xiàn)在的模樣,努力提升我們自身的素養(yǎng)!
袁校長借助眾所周知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提出人的最高層次需求是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為切入點,向大家闡釋,教育亦如此,高級需求的教育就是基于夢想和理想的教育,這樣的教育是沒有邊界的。由此倡導園丁教師新風尚——
一、讓不恥下問將成為教師的普遍美德
所有的成就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袁校長從中國和開封建國先后的巨大變化以及多年來教師角色的轉變入手,得出了結論——誰都不能拿原來的成就等同于當下的認識!
在中國長達五千年的教育史中,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實施的是“前喻文化”,即晚輩向長輩學習。在“前喻文化”下,老師是真理的化身。但現(xiàn)今社會,年輕人普遍對新觀念、新科技具有良好的接受能力,且在許多方面都要勝過他們的前輩,于是,“后喻文化”應運而生,年長者反而要向他們的晚輩學習,或許這才是我們老師今后努力的方向,試著向孩子們請教!讓不恥下問將成為教師的普遍美德!
二、做學生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寶藏
老師們憑著自己若干年前所擁有的一桶水,對學生進行居高臨下的誨人不倦的格局已經打破!知識的更新已經使得許多執(zhí)教的老師都備感壓力,那么,身為教師怎樣才能在學生需要“喝水”的時候,輕松且有效地為學生提供長流水呢?袁校長從兩個方面作了以下論述:
(一)以德服人
一個好的教師,首先以身正為師,一種良好的道德范本,將會是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
(二)徹底改革教學方法
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而不是傳授者,傳道、授業(yè)、解惑,幾千年的古訓將壽終正寢。
……
會議室里安靜極了,每一位教職員工都在認真的思考:現(xiàn)在,孩子當下的生活和未來的生活都是很多祖父輩沒有經歷過的,年長的一代和年輕的一代同樣面臨著一個嶄新的世界,在這個嶄新的世界中,“教育”該如何發(fā)揮巨大的引導作用呢?我們當務之急所要做的,就是轉變固有的老舊觀念,陪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進步,迎接這個嶄新的世界,且在嶄新的世界中綻放異彩!
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是卻帶給大家無限的思考!
|